时间:2015-04-20 浏览:
2015年4月20日,由新都区教育局、新都区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主办,成都市教科院英语室、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联合承办的“成都市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暨英语新高考研讨会”在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市的英语教研员和教师代表共计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央教科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专家成员、教育部课程改革小组核心成员、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执行主编张连仲教授做主题报告。
上午,由成都七中张学刚老师、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冯舒老师分别执教了高二Book 7 Module 1 Basketball和高一Book 3 Module 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lent China(2nd Period)的读写课和听说课。师生在课堂上的读、写、听、说、和谐互动的风采,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学刚老师示范课
冯舒老师示范课
课后,张教授面向全体参会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复盘式点评。张教授根据高一、高二学生的知识技能特点和不同课型,从教学立意、内容设计、课堂生成、教学落点、学生收获、课堂重构等方面进行了引领性评价。与会者大有醍醐灌顶之感,两位执教老师经专家指点,更是有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欣喜。
下午,进入研讨会主体部分。张连仲教授做了“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新高考”的主题报告。
张教授的报告,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切入,对“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进行了详细阐释,并理清了它们存在的逻辑关系。特别强调英语教学需要更高立意,凸显活动板块的内生价值。要立足语篇,从单纯的意义理解上升到章法结构的探究和话语信息的构建,体现理解语言、了解文化、进入英语思维、训练语感的语义、语境、语用、语感的教学层级,落实思维训练,达成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应以话题为纲,提供多元视角,丰富对话渠道,加大信息建构,创生大概念、大观念的外语教学。为此,英语课程设置、内容组织、单点技能训练的课型、教学评价、学分计算和教学时段分配等都面临深层变革的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提高课程的研发能力,增强应变能力,适时引进“活资源”,构建更加开放的交流对话课堂。对于老师们一向看重的英语词汇教学,张教授表示“不是记单词,也不单是记词,要在语言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感受其情意。”
对于英语的高考改革设计,张教授也予以肯定,并对改革必将带来的高中英语教学的多层级、阶梯式、选择性新格局充满期待。
张教授的报告,紧扣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针对英语教学的现象与问题,结合课程改革和英语新高考的趋势,充分阐释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内涵、责任领域和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给与会者打开了视界,提供了诸多思考的问题和自身努力的方向,也给中小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正道和推进改革的着力点。
最后,张教授对四川、对成都的英语教学寄予了厚望,希望成都市英语教学精英们展开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走出一条高立意、大境界、国际范的英语教学崭新之路。
部分教研员和老师还就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和如何迎接变革相关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对话。
研讨会内容丰富,观课、评课、听报告、做交流,气氛和谐温馨,让老师们在难得的新信息、大信息量中度过了一天。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观念的角度,还是从认知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反省的角度,都给与会者带来了强烈冲击。相信此次研讨会,将有效促进成都市中学英语教学加快改革步伐,打开英语教学新局面,抢登英语教学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