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

Student growt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成长 >
立德树人固根基 专家引领启新程

时间:2025-10-11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四史"教育在高中阶段走深走实,2025年9月28日,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四史'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会议特邀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董春林教授、四川省历史特级教师及成都市教研员赖蓉辉老师、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辅中心副主任彭小斌、成都市中小学生技能鉴定中心余蓉蓉四位专家莅临指导。学校副校长彭学成、课题组全体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此次会议。

开题启航:夯实科研根基

会议伊始,副校长彭学成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首先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强调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为课题研究夯实基础。他勉励课题组在专家引领下深耕细作,力求形成具有实践价值与推广意义的优质成果,为"四史"教育的校本化实施探索有效路径。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彭小斌副主任现场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书,并向课题组表示祝贺。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学校在"四史"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迈入系统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图片1.png


研究展示:展现研究路径

开题报告环节,课题组五位核心教师进行了系统汇报。豆双老师从理论层面梳理了"四史"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展示文献综述;冯千千老师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维一体"的社会实践体系与长期跟踪机制;王阳老师以《钢铁脊梁:亓伟与三线建设》为案例,生动展示了地方叙事与国家课程的有机融合;陈先超与黄然老师则分别就预期结果命题创设与数字化平台构建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整个汇报内容充实、逻辑严密,充分展现了课题扎实的前期基础与清晰的研究路径。


图片2_副本.png


专家把脉:指引研究方向

在专家指导环节,四位专家对课题的选题价值和创新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并就深化研究提出宝贵建议。彭小斌副主任从区域教育实践角度出发,强调课题应立足校本实际,通过扎实的个案研究增强成果的辐射力,推动"四史"教育从"一校实践"走向"区域推广"。赖蓉辉老师系统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修改建议,特别指出要构建"理论—实践—资源"三位一体的研究格局,强化"四川故事"在教学转化中的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样本"。

图片7.png


图片8.png


董春林教授从史学理论高度指出,课题要超越表层的故事叙述,深入挖掘地方史与国家史的内在联系,实现"以小见大、由近及远"的认知升华。


图片9.png


余蓉蓉老师聚焦教学评价,建议加强过程性记录与延时评估,开发基于地方情境的评价工具,实现从知识掌握到价值认同的有效转化。同时形成量化分析报告、质性研究案例、成长轨迹分析在内的多元证据链,全面验证"四川故事"融入四史教育的实际成效。


图片10.png


展望未来:深化实践创新

课题组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表示将以此为指导,进一步优化研究设计,强化理论建构,深化实践路径,细化评价机制。通过"四史"教育与乡土叙事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三原特色的高中"四史"育人体系。


图片11.png


本次开题论证会的成功举行,是学校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题团队将以专家智慧为引领,以实践创新为驱动,扎实推进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具有示范价值的"四史"教育实践范式,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教育智慧与力量。

                                                                    高中历史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