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Teacher development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乐夫营地第五课

时间:2017-12-14    浏览:

 

Team Building

    在营地教育里体验式的学习是核心的手段和方法,为了确保在40分内让近50多位同学都能有良好的体验学习,分组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型小组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在本课中有以下三个重要环节:1、信赖伙伴;2、任务驱动;3、及时反馈;

一、
信赖伙伴给予最好的心理防护

在中学阶段每个孩子自我的意识在逐步的增强,他们会因为兴趣或爱好在班级里形成许多的非正式群体,他们彼此信赖就连上洗手间都要约在一起。当然没有好坏之分,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固有心态,当营地课在组建不同的小组时,营地的老师不希望冒冒失失的直接指定的把这些孩子分到这个小组或另一个小组。

在营地中,老师们会先让这些孩子寻找自己的信赖伙伴,让全班伙伴以2人组的形式组成最小的个体,然后均衡男女、身高等让他们形成不同的小组。

信赖伙伴是从细节处关注同学们的身心,让他们已更舒服的方式加入到营地的课堂中。

二、
任务驱动用任务代替命令

如何让孩子们更专注去完成一次体验?答案是任务而非命令。

在小组建立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利用白纸、彩笔去完成小组海报,在海报上他们还需要为自己的小组取具有正能量的队名、口号,还需要用极具整齐与气势的队形来展示小组每一位成员的风采。

在体验完成的时间里,同学们有争执有分歧,但在任务时间的压力下他们都能积极的想办法去完成任务。


    其实,每一位同学都有极强的能动性,他们需要合适的场合与引导式的任务。我们应该相信同学们,永远不把同学们当做需要去手把手指导才能去完成的孩子。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任务。

三、
及时反馈差异化是学习的开始

任务的完成绝非没有标准和要求,通过公开的展示让每个小组的差异化得到呈现。这样呈现的结果是什么呢?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任务内容,同样的人数标准,在公共的展示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的小组状态,这是为什么了呢?

完成的内容质量有差异之分,这是为什么呢?

怎么样才能更高效的利用时间去完成任务了?

通过公开的团队展示,让每一个小组的伙伴都看见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这是一种学习的开始。

同时通过老师的评分反馈,分数这个同学们更熟悉也更能理解的系统,给不同小组表现给一个反馈,让每一位同学在反馈面前去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与动作。

所以我们会看到体验仅仅是营地教育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体验向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理念与思考问题的反思。

     营地教育给予孩子另一扇成长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