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Teacher development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十年:他和他,还有三原 转自成都三原教育 2018-05-12

时间:2018-05-16    浏览:





《技术史》上说,对一个人自身的生命而言,时间并不是在任何科学或数字的基础上计算,而是用事件来计算的。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的眼光会从身边的琐碎日常中暂时移开,从烦恼家人间的争吵、工作中的压力,变成了更远、更开阔的思考,例如关于人类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意义、工作的意义之类的宏大主题。


十年之后,我们再次回头,无关紧要的细节早被冲刷,看到的都是沉淀后的精华。


在三原这块沃土,不管他们是曾经的学子、今天的新入职员工,还是始终奋斗在一线的老师,记忆里的碎片和最新的收获相结合,就是一支新鲜出炉的三原灵魂之歌。


 曹朗旻:考不进去咋办? 

2018:CAE工程师

2008: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


Q:地震的情景还记得吗?

A:我以为是后面在摇我椅子呢,还转过头去看了好几次。很快班主任李老师过来,说地震了大家下楼,我们就挨个走到了操场。像平时课间操一样。


Q:当时怕不怕?

A:没啥具体感觉。最开始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老师也很快过来镇住了场,包括下楼的时候都很整齐有秩序。操场上也一直有老师守着我们,不觉得害怕。

老师都很负责,也很冷静,应该是那种状态影响了我们,大家都没慌。我记得的教室里有哥们正在擦黑板,撤退到了操场,板擦都还在他手里。


Q:觉得地震对你有影响吗?

A:肯定有,但不知道怎么说。我们初中经历非典,然后高中又有地震,不知道是不心理素质更好。

当时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忙搬点物资什么的,我还记得去红十字会捐了一些钱。虽然还小,但回想起来会觉得不太一样,人生第一次被具体定格到分分秒秒,那个画面很清晰。


Q:学习方面呢?

A:我们有一小段时间是在操场上上课,现在回想起来还挺好玩的。有两天晚上是睡在外面空地上,不是家里不是学校宿舍,很新鲜。


Q:说说你的现状吧,CAE工程师到底是干吗的?

A:Y@#$%^&*!@#¥&。


Q:听不懂,能不能讲简单一点?

A:其实这是一种结合现代技术的力学研究。举个例子,一个板凳肯定有最大负重吧?这个数到底是多少,传统上呢,你只能不断去调整去尝试,然后得出结论,费人费工还不一定非常精确。

我们做的就是用计算机来计算出具体的数字,同时通过设计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性能。这种技术在汽车和飞机上运用比较多。你想,板凳你可以不断试负重,飞机和汽车就不能这么来了呀,那多贵。我们可以省好多钱。


Q:听起来有道理,怎么想到做这个?

A:我高中就特别喜欢物理,所以后来在法国上大学也自然选了物理相关专业,到研究生的时候觉得这项技术前景很好,就继续学了呗。这个算物理学的现代运用之一吧。


Q:能把高中就喜欢的事情变成后来的专业,这个不多见。

A:我觉得没什么,大概是环境原因。我们学校挺重视这个,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基本上都有概念。以前叫素质教育,现在都改了说法,变成个体差异化发展。


Q:听起来你很喜欢母校?

A:那肯定啊。我有小孩儿也让他上三原。唉,只是有点儿担心,看着母校越来越好,标准肯定也越来越高,万一他考不进去咋办?

1.jpg


▲曹同学说自己的工作基本就是做类似的分析,会涉及到模型和很精确的受力分析等等


 王雪姣:呵护的身与心 

2018:三原教育品牌部

2008:四川大学二年级


如果可以选择,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是不愿意回忆当年的。不是说真的经历了什么,只是回忆里,那段时空都是暗淡的颜色,或有鲜艳,那一定和血泪相关。

 

停课、住在网球场、啃压缩饼干;去机场做志愿者搬运物资;然后是课余间隙刷刷新闻,通过画面和文字一点点感受现场。

 

真正的现场又怎么能隔着屏幕感受到呢?无数个声音告诉我真实的状况比报道出来的严重好多,就好像我们只看到了武警官兵和医护人员在现场救援,社会各界人士往灾区捐款捐物,但是救援之后呢?捐钱捐物之后呢?同样还有巨大且繁重的部分需要去完成。

 

比如,我是很后来才知道,仅是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他们后期的心理调整和干预,都是一项长期工作。比如,只有啃过很多次压缩饼干以后,才能深刻体会让灾区吃上热饭热菜有多意义重大。


所以,在防震演习系列活动中,公司和学校有两个项目瞬间脱颖而出。一是针对家长的心理园艺体验活动,一是地震时的爱心食堂资料。

 

在整个社会都日渐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这所学校也不例外,不仅有着“成都市心理教育实验学校”的名头,还踏踏实实地为在校学子做了很多相关工作,开展升学临考前的心理讲座、促进亲子关系沟通等活动。爱的陪伴与滋养,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好好表达。

3_副本.jpg

▲大型心理园艺体验活动

“爱心食堂”在当年就已经是受到很多关注的壮举,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的资料,更是感叹三原人的责任心与行动力。中央厨房加工配送,整合社会资源进行供应的模式,一开始有一个思路雏形,却是在实践中逐渐丰满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灾难应急供给保障方法。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不是口号,是具体到每一天的日常工作。校园设计、课程设计、活动设计、师资布局,全部都围绕着呵护这个核心展开。

 

你好奇吗?来学校参观吧,从踏进校园的第一步,就能感受到这份初心。

 俞鸣:亲历才懂三原精神 

2018:三原教育品牌部

2008:深夜快递记者


正是防震减灾讲座的汇报工作,当杜主任念出那个沉重的日期时,我才霍然反应过来:都十年了。


张观军董事长接受《漫成都》记者采访的时候,旁观的我终于对上号:原来那一年人尽皆知的“爱心食堂”,是自己刚入职的三原公司策划并全程执行。


三原,这么近;十年,那么远。


翻出当年写的博客,鼠标滑轮转了两圈,呼吸急促,赶紧用左键制止网页下拉,关闭页面。


目光转到正在播放的公司宣传片初稿画面,初一九班同学马媛媛天真的面孔,嘴角舒缓微笑,自信坚定地搀扶起跌倒在路边的老奶奶。


有些理解了,跨越十年,三原一直传承的都是这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十年前那场灾难发生时,三原人能用不到20天时间,迅速筹款100万元,定向捐赠给白鹿镇小学;为什么“爱心食堂”的中央厨房模式被总结为一种灾难应急供给保障方法;为什么三原外国语学校创办18年来,一定保证每天两小时锻炼,用来追求个体生命活力。


▲2008年三原集团董事长张观军先生视察灾区&为灾区筹集善款

电脑屏幕上,画面正在此刻定格,字幕淡出:一所致力于适合孩子终身发展的学校——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


是的,教育中有什么比孩子的终身发展更重要?这,就是我所欣赏的三原精神。

伍阳斌:灾难,让我们重塑形象 

2018:三原教育研究院

2008: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行政办公室


记得当年我在学校办公室工作,地震突然发生后,我们快速发动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教室,汇集到操场避险,安抚受到惊吓的学生。集团公司的领导们第一时间赶到学校看望师生,安抚师生,逐层楼逐层楼检查教学楼宿舍楼的情况,指挥师生们预防余震,筹划安排接下来的生活。


夜里,我们组织学生在宽敞的地方过夜,确保安全,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了解家里情况、向家长报告平安……那几天,虽然打破了平日宁静的生活,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桌椅搬到了操场,课堂搬到了户外,老师们坚守岗位,开启了一段紧张忙碌而又未虚度的校园生活。


震后当天傍晚,集团和学校开了短会,倡议“立即行动,抗震救灾”。学校食堂面向学生、教职员工及其来自灾区避难的家属免费提供了一周时间的三餐,学校也接纳灾区50多个学子来校免费就读。


我的侄儿当时读初三,原青川就读的学校被毁,就是来三原读了近两个月书,完成了初中学业。我老家在青川,也是重灾区,亲人们的房屋被毁,道路交通阻断。学校、公司了解到我们的受灾情况后,还特别关心和慰问,让我们倍感温暖。


我们学校也组织学生和家长,向灾区捐款捐物,结合生活实际、社会时事开展爱心教育、责任教育。三原集团、中小学筹集了100万元救助金,捐献给了灾区彭州白鹿镇九年制学校,重建校舍,展示出了三原人、三原家长们的情怀。


灾难面前,人们展现出的刚毅和坚韧、勇敢和担当,企业团体的无私与博大、气度与风范,实在令人敬佩。多难兴邦,同舟共济,团结就是力量,想到这些,心中回荡着股股暖流。


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脆弱的,但又是顽强的。正是如此,人类饱经磨难,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断追求着美好。


学校要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让每个人快乐成长,绽放活力,彰显生命价值,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震后十年,我们持续开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责任教育,引导每个人敬畏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奉献社会。这也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我们坚守着这一主旋律。


万里山河万里情,十年发展十年新。灾难,只能让我们重塑形象!